近期,北京城市河湖受到了较多关注,2020年8月20日"Tony老师"的风趣形容、2020年9月2日水草清理量翻倍的报道、2021年3月3日"打捞神器"的出镜、2021年3月9日北京电视台的现场采访等等,这一系列的报道将城市河湖水环境维护工作推入到公众的视野,但在这"闪闪发光"的成绩背后有无数个"默默无闻"的小改变。
小改革1:研究水草生长习性
金河水务集团在2019年承接城市河湖水环境维护项目后,对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,尤其是在水草生长习性方面。经调查发现:城区河道内生长的水草种类多样,如罗氏轮叶黑藻:生长期8-10月,生长旺季9月;龙须眼子菜:生长期4-10月,生长旺季5-9月;而河道内生长最多的是菹草,这种水草每年3月初开始生长,一开始长势较慢,一般每天生长4至6厘米。5月中旬至6月底是水草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,每天可长20厘米以上。7月之后水草长势再次变慢,直至10月底才停止生长。

根据河湖水环境养护标准,水草需要及时清割,既不能让水草在水面"露头",又不能剪得太短。但河道水位深浅不一,给水草修剪打捞增加了难度。经过对水草生长习性的研究分析,结合各段的实际情况,金河水务集团在日常作业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。在水草量少时,采用钢丝锯人工清割与局部人工镰刀清割相结合的方式;在水草量大时,采用大型全自动保洁船、小型平板割草船、安装水下割草推子的日常保洁船等方式清割;如已形成水绵,则采用人工铁叉打捞、小型机械清除、拦污网拦截,平板船收集等方式及时清除,有力的提高了作业效率。

小改革2:建设标准化作业队伍
由于工作性质原因,水面保洁队伍整体年龄偏大,存在沟通能力较弱、规范作业意识不强的问题。为进一步提升队伍水平,金河水务集团对水面保洁队伍进行标准化培训。在日常工作中确定巡视频次、垃圾日产日清、船只用后冲洗、工作成果及时上传微信群;安全管理方面要求二人成组作业,正确穿戴救生衣、按乘船人数配备救生圈、救生绳,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、设置并签订安全责任制;同时,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培训,要求劳务人员文明用语、微笑服务、统一着装,打造了一支文明有序、规范作业的保洁队伍,为河道清理维护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证。
小改革3:更新高效率水上设备
为进一步提高维护效率,金河水务集团自承接城市河湖水环境维护项目部以来,经过与河湖管理处沟通协商,逐步对操作设备进行了更新并购置了新型设备。先后投入了单体船64条,双体船9条,橡皮船9条,玻璃钢船5条,平板割草船18条,水下割草机14台,水草上岸传送带17套,水绵清理机械1台,水草装车设备改进型叉车1台,上述设备的投入大大提升了水草清理的工作效率,同时,也降低了作业风险。尤其是全自动水面打捞船的购入(这是河湖管理处首次应用全自动新型水面打捞船),对上翻密集河段进行了高效的打捞作业。该打捞船两只长长的"手臂"将河道上翻的青苔"包抄"汇集,边走边清理。打捞船驶过的区域,水面清理效果显著。经过设备的更新调整,2020年金河水务集团对通惠河等13条城市河道持续开展水草清割,共清出水草、绿化垃圾等13000余吨,超出上一年度40%,全自动水面打捞船也因此被誉称为"打捞神器"。

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、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,代表着中国城市的形象,而京城河湖环境的好坏对其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,水草作为河湖生态环境的"平衡器",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困扰水利人的一大难题。经过两年的持续提升与改进,不断在工作中创新思路,金河水务集团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管理水草的道路。两年来,金河水务集团提出的每一个"小改革"都为"闪闪发光"的大河湖奠定了基础,我们也将保持主动思考、积极创新的工作作风,为首都水环境治理添砖加瓦、保驾护航。